陈以国教授,医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中医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辽宁省名中医,辽宁省名师,沈阳市优秀名中医。曾任辽宁省针灸学会会长,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针灸推拿学院院长,针灸研究所所长,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首批杏林学者,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导,上海针灸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曾任中国针灸学会针药结合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国内率先开展针刺对药物有效成分靶向调节研究,创立锁骨针法,临床教学工作近40年,擅长针药并用治疗疑难杂症。
陈以国教授1983年7月毕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以优异成绩留校担任临床教学工作,1986年考入辽宁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班师从赵明山教授,1989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94年,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师承于全国著名针灸学家、巴蜀名医杨介宾教授,专题从事疼痛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机理研究,199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一直从事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临床医疗工作。
2001年晋升为教授,先后担任研究生部主任、研究生学院院长、针灸推拿学院院长,在四十年从教、科研、行医及行政工作中,求真务实,不断创新,为辽宁省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推动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四十年来长期坚持出诊,擅长针药并举,对脑萎缩、脑供血不足、痴呆、周围血管病变、面肌痉挛、耳鸣、高血压等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对于面肌痉挛主张从肺治理论,以皮肤吊针法而见长;对耳鸣提倡微循环障碍说,以活血化瘀而收效;对于颈椎病力主经腧不利病机,而独创通气散;对于痛症用药主张安神,疗效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临床以倡导纯中医治疗理念博得广大患者较好的口碑,患者群遍及国内外;对整脊、推拿按摩学科也具有独道的见解和深厚的功底。教学工作先后承担了研究生、大学本科、全国师资班、函授、国外留学生等五个不同层次的中医内、外、妇、儿、五官、食疗中药学、针灸学等多学科的汉、日两种语言的教学工作,同时担任留学生临床见习指导。讲授专业课程总学时超过8000学时、10个门类的课程:《针灸内科学》《针灸治疗学》《日语针灸内科学》《日语针灸治疗学》《针灸眼科学》《经络学》《推拿学》《针灸儿科学》《食疗中药学》《针灸推拿理论与实践》。发表百余篇论文(其中有SCI、EI收录文章各二篇),主编中英日文专著十余部,《中医内科病诊疗图解》《针灸推拿基础与临床》《日语针灸内科学》《临症选穴施针南》《食疗中药学》《针灸推拿理论与实践》,《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摩火痧疗法》、《社区适宜技术》、《针灸腧穴经络手册(中英文对照)》、《现代医学基础概论》、《Characteristic TCM Therapy for Common Diseases》、《Manual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in Standard》;副主编著作1部:《药浴学》,编译著作1部:《关于针灸推拿气功的学术交流资料》,参编著作3部:《针灸内科学》、《中医论文写作方法》、《针灸与免疫》。获国家省市多种奖项,专利发明10余项。学术上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思维方法和理论体系,并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确立了应有的学术地位,多次赴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加拿大、台湾、马来西亚、英国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短期医疗工作。
陈以国教授长期从事针灸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是国内知名的针灸学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培养的学生活跃在省内外和国外的针灸领域,为辽宁省内第一个针灸博士,针灸学科博士导师,曾担任辽宁省级一级学会针灸学会会长,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中央地方共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教育厅、辽宁中医药大学等多项课题,同时坚持在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进行义务科普推广,对宣传针灸学、用针灸医疗服务于社会作出了贡献,是辽宁针灸教育、医疗、科研事业发展的中坚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其在针灸学科做出的贡献,被国内外同行认可。
经费20万(来源陈以国教授名医工作室)